细菌浓度
这是洁净度的最终目的——控制微生物污染。标准对沉降菌和浮游菌的浓度有明确规定。
| 洁净等级 | 沉降菌(φ90皿,0.5h) | 浮游菌(个/m³) |
|---|---|---|
| Ⅰ 级 | ≤ 0.2 个/皿 | ≤ 5 |
| Ⅱ 级 | ≤ 0.4 个/皿 | ≤ 25 |
| Ⅲ 级 | ≤ 0.75 个/皿 | ≤ 75 |
| Ⅳ 级 | ≤ 2 个/皿 | ≤ 150 |
2. 静压差
这是保证洁净气流方向、防止污染扩散的关键。
核心要求:不同级别的洁净手术室与相邻相通房间之间必须维持 >5 Pa 的正压。
气流方向:确保气流从洁净度高的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,即 手术室 → 走廊 → 辅助用房。
特殊房间:对于污染手术室(如Ⅳ级),应维持负压,防止内部污染空气外泄。
3. 气流组织与换气次数
Ⅰ级手术室:采用“层流”或“单向流”送风,即在手术台正上方安装大面积高效过滤器,形成均匀、平行的气流,像“活塞”一样将污染物迅速推走。
Ⅱ、Ⅲ级手术室:采用“乱流”或“非单向流”送风,通过大量的洁净空气稀释室内污染物。
最小换气次数:Ⅱ级≥24次/h,Ⅲ级≥18次/h,Ⅳ级≥12次/h。换气次数是保证稀释效果和洁净度的重要参数。
4. 温湿度
严格控制温湿度不仅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环境,更是为了:
抑制细菌滋生:湿度过高易滋生霉菌。
控制静电:湿度过低易产生静电,吸附尘埃。
患者保温:温度稳定利于患者术后恢复。
标准范围:
温度:21℃ ~ 25℃
相对湿度:30% ~ 60%
5. 照度与噪声
照度:手术区照度 ≥ 350 lux,辅助区照度 ≥ 150 lux。光线均匀,无阴影。
噪声:≤ 45 dB(A)。低噪声环境有助于医生集中注意力。




客服